“铃、铃、铃……”5月30日,上午9时许,桂平市长安工业园区小学大课间铃声响起,2000多名学生鱼贯而出,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起壮乡韵律操。
桂平市长安工业园区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黄君志:“这是我们结合壮族舞蹈元素编排的壮乡韵律操,民族特色操是我们大课间活动的一大亮点。”
长安工业园区小学是该市长安工业园区移民安置小区配套学校。安置区学校的建立是使搬迁群众融入当地、实现融居共建的重要举措。长安工业园区小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民族团结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各个环节。在校本课程中开设竹竿舞、民族舞、书法、国画等课程;音乐课组织学生唱民族歌曲,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风俗、地域风情,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长安工业园区小学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丽绽放,是桂平市教育局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领各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的生动写照。今年初,桂平市教育局获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桂平市教育局副局长 郑永容:“桂平市教育局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程作为六大教育工程之首推动,指导各中小学通过党员教育、教师培训、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融入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建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思政课”,凝聚全体师生思想共识,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目前,该市各中小学开发特色课程706个,打造思政课建设标杆校19所。”
改善教育条件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6年以来,该市投入超过20亿元用于中小学校、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资5000多万元用于少数民族学生聚居地石龙镇和紫荆镇扩容提质学校项目34个,受益学生将近10000名。同时,加强民族班招生及教育教学工作,使各族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共居共学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此外,通过多种途径招聘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每年开展“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等各类培训,培训教师15000多人次,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培养民族团结进步领路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动惠民教育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009年至今,该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累计为18.78万人次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4.23亿元,贷款人数和贷款金额均位于广西第一、全国前列。同时,100多所学校结对帮扶共建民族团结教育,6个特级教师工作坊和桂平市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送教下乡”活动,平均每年开展送教300多课时、民族团结专题讲座100多场,促进校与校之间的各族师生交流学习。浔州高中、西山镇中心小学等学校与香港、杭州、南宁等地的23所优质学校签订联盟发展协议,7800余名学生与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实现“手拉手”结对子、交朋友,促进各族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交融。
依托当地特色 助推各类民族传统活动进校园
桂平市教育局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校园文化一体化建设,打造石榴籽育人教育阵地125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30余所。在该市石龙镇、紫荆镇等民族聚居地的中小学,将打陀螺、竹竿舞、板鞋竞速和抛绣球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石龙民族中学、石龙镇中心小学、紫荆镇中心小学立足地方特色,将春牛舞、扎染和刺绣等非遗项目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该市先后有光明小学获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石龙民族中学获评为自治区星级特色高中学校(民族特色);紫荆镇中心小学的刺绣、石龙镇中心小学的扎染工艺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项目。(贵港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