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脚步悄然临近,市场的年味也越发浓厚,火红的春联铺、橙黄的水果摊、水蓝的鱼摊、青翠的菜摊相互交织,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新年画卷。1月22日是小年夜,市场内熙熙攘攘,人群穿梭其间,在市场里不断挑选心仪的年货产品,韦昌海就是这采购年货大军的其中一员,今天,他要为家里人做一顿年夜饭。
韦昌海,桂平市罗秀镇木村村村民,也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罗秀米粉制作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一大早大伙就忙碌起来了,韦昌海与家人们一起在自家的罗秀米粉生产工厂,忙着泡米磨浆,只为制作出年夜饭不可或缺的罗秀米粉。只见米浆在竹盘中一倒一晃,经大火一蒸,便成了粉皮,快刀细切,罗秀米粉中的湿粉新鲜出炉。家中其他人也各有分工,杀鸡、捞鱼、切菜。而韦昌海则驱车前往镇上的菜市场,采购猪骨、香菇、鱼豆腐等火锅食材,以及香芹、洋葱、牛肉等炒米粉配料。经过一早的忙碌,新鲜的罗秀米粉就被炒成了老少皆宜的美味炒粉,在欢呼声中端上餐桌。
罗秀镇韦瑞员食品销售有限公司负责人韦昌海说,罗秀米粉是我们当地人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我们逢年过节或者办酒席桌上都会有罗秀米粉。它既是家常菜,也是酒席菜。
回溯至祖父那辈,韦昌海的家族便以手工制作罗秀米粉为生。彼时,一捆捆洁白晶莹、柔韧细腻的罗秀米粉,宛如生命的供养,哺育了曾祖父膝下嗷嗷待哺的八个孩子。时光流转,父亲韦瑞员接手曾祖父的米粉工厂,这份传承依旧,罗秀米粉又陪伴着韦昌海与三个兄弟姐妹成长。这又细又滑的米粉,恰似情感的纽带,将亲密无间的家人紧紧相连,承载着家族的温暖与延续,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年夜饭桌上,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的罗秀米粉端上桌,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夹起米粉,大人们则一边吃一边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这一刻,罗秀米粉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温暖了家人的心,让团圆的氛围更加浓厚。
罗秀米粉,作为桂平市罗秀镇的特色美食,已经深深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情感之中,它是孩童对美味最初的惊艳与欢喜,是老人心中那缕穿越时光的温情,是游子漂泊生涯魂牵梦萦的乡愁滋味,更是本地人眼中闪耀的非遗瑰宝。在每一个欢聚团圆的时刻,它都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着亲情与温暖,见证着家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成为桂平人心中永恒的家乡味道。(梁栩嫄 刘晨)